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王通林

作者:lhl来源:发表时间:2025-11-03阅读次数:84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七方面主要目标,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这为浙江深化‘千万工程’、推进‘缩差共富’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王通林带领全厅干部专题学习全会相关精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浙江先行中奋勇争先。”王通林说。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王通林表示,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深化“千万工程”,聚焦缩小“三大差距”重点任务逐项研究、逐个击破,更高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具体来看,浙江将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达效——

以“强城”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主引擎。一是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聚焦产业平台集聚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二是加快中心镇培育发展。“一镇一策”赋能中心镇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深化强镇扩权改革,探索大镇带小乡、多镇(乡)联合等组团发展模式,建立利益联结、共建共享机制,带动周边乡村整体发展。

三是培育特色产业和产业平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提能工程,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产业集聚区、渔港经济区等平台建设,打造“蔬茶果菌药花”超千亿的设施种植业集群。

四是加快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深化山区海岛县结对帮扶行动,完善落实“1+3”帮扶机制,加快推进“发展飞地”建设,深化相对薄弱乡镇和相对薄弱村帮带工作。力争在“十五五”期间,所有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以“兴村”筑牢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压舱石”。一是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动畜牧业稳产能、促转型、强链条,打造一批具有地域辨识度的土味主产区,加快发展设施渔业、淡海水养殖、远洋渔业。确保“十五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3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25亿斤以上。

二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实施“人工智能+农业”行动、“低空经济+农业”行动,深入推进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三是推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深化“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程,建设鲜活农产品大县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金华两头乌等一批特色优质农产品。力争到2027年底,全省单条产值超十亿元、超百亿元的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分别达到150条和20条、总产值达到3600亿元。

四是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通过完善收益共享机制,分类有序、片区化组团式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推进乡村运营,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力争“十五五”期间,全省建设500个重点村组团片区,辐射带动3000个以上周边村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

五是彰显乡村大美风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推进人文乡村建设,实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行动五年计划,完善“四治融合”机制,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以“融合”拓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通道。一是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全省已公布两批次共87条省级“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涵盖146个中心镇、581个重点村组团片区。“十五五”期间,要继续落实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围绕发展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公共服务资源优先向发展轴配置。

二是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辐射。探索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单元空间设计,深入实施城镇供水、污水、用能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辐射“六大工程”,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便利生活。

三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聚焦群体急难愁盼推进服务均衡可及,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好全省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

四是促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强化青年入乡“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供给,实施“农创客”提升提质行动,力争到2027年,全省农创客、现代“新农人”数量分别达到10万、100万以上。

“近年来,浙江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科学方法和体制机制,持续激活城乡共富动能。”王通林说,聚焦山区海岛县、聚焦农村农民,“十五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核心任务,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全面建设诗画浙江和美乡村、全面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加快缩小“三大差距”,努力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